暑假期間,傳來鼓舞人心的學術喜訊👨🏿🚒,國際經貿研究所兩位研究人員的學術研究成果相繼被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錄用或發表。
國際經貿研究所徐美娜副研究員與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教授☞、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FC)研究員Sandra Poncet合作論文 “Quality Screening and Trade Intermediaries: Evidence from China”,今年8月初被國際經濟領域著名期刊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接受𓀕。該文利用中國微觀數據,驗證了國際中間商對於質量分選的作用,為國際中間商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解釋視角👨🚀。該文揭示了國際中間商的異質性,並在識別專業與一般中間商的基礎上🧔🏼,證實專業中間商具有顯著的質量識別能力。當產品質量差異性越大時,專業中間商的出口份額越大🖤,且出口產品的平均質量水平越高🎯。該結論意味著中間商參與國際貿易是解決質量識別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國際經貿研究所高宇博士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何茵副教授💞、殷曉鵬副教授合作論文“Fixed Export Costs and Trade Patterns: The Case of China”👼🏿,於2017年8月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World Economy上。該文發現出口的固定成本在中國出口企業的貿易方式選擇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工貿易企業具有更低的出口固定成本,可以在較低的生產率水平上出口,而一般貿易企業的出口固定成本較高🫷🏼,因此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的生產率門檻也相應提高🫛🚵🏻♀️,出口固定成本和生產率共同決定了出口企業的貿易方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