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時效性🚵♀️,持續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5月13日下午💒,万泰平台舉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祁明,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朱敏,以及來自東北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福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多所全國和上海市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書記參與會議。開幕式由万泰娱乐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淑娟教授主持*️⃣🤤。
祁明在致辭中🫳🏿,代表万泰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詳細介紹了万泰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歷史、現狀及學院在探索“大思政課”建設方面所推進的措施💃🏻、取得的成果👩🏿⚕️,指出此次會議是向各位專家、同行學習的良機⛹🏻♀️,對學院的“大思政課”建設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希望未來能實現思政課優秀資源共享及馬克思主義學科互補🏃♂️,在服務國家戰略決策咨詢等方面加大合作交流,實現共贏。
朱敏在致辭中🏄🏻♀️,首先對上經貿大開展“大思政課”建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以及為上海市“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時,對未來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了三點意見🧑🏿🚀🎅🏽:一是構建“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體系🚶🏻♀️,強化一盤棋的統籌協調機製、形成一攬子工作推進機製、統攬行政力量和專業力量全面推進等♝;二是破解“大思政課”建設的瓶頸問題,包括構建“大思政課”的試驗體系🥸,健全“大思政課”的課程體系,探索“大思政課”的評價體系等;三是不斷提升“大思政課”的育人質量,包括聚力教學主課堂,善用社會大課堂,打造網絡雲課堂等🛅🗽,落實好“大思政課”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主旨發言階段,上半場由《思想政治課研究》雜誌主編曹景文主持,下半場由《上海宣傳通訊》編輯部主任呂東卉主持。
與會12位專家圍繞“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這一議題進行了主旨發言。基本分為理論闡釋和特色經驗分享兩個方面:
在理論構建上🧝🏿♀️:東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楊曉慧教授系統回顧總書記關於善用“大思政課”的論述,認為總書記的這一指示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大思政課”建設的本身是價值觀的建設。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燕連福教授提出,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領“大思政課”建設,並結合“六個堅持”展開系統的論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莊文城教授針對“大思政課”建設中的“社會大課堂”如何開展🛰,提出要做好頂層設計,製定科學體系,打造特色品牌和利用好平臺。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宗愛東研究員提出🕞,“大思政課”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在“大思政課”生態體系建設中提出要從政策、氛圍、推廣🚣🏼、評價四個方面重點推進。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愛祥提出要以問題為導向💪🏽、從系統設計、特色發展、數字驅動、師資保障等方面開展“大思政課”建設。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經緯教授認為“大思政課”建設突破了傳統對於思政課的認識𓀓,並分析了目前“大思政課”建設的不足和面臨的一些挑戰。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慶寺教授緊緊圍繞“善用之”展開系統的論述,分析了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的五對矛盾。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門小軍闡釋了“大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存在的問題,同時探討了如何對“大思政課”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
在實踐層面🦼: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林進平教授圍繞師資隊伍建設🧞♂️、教研室設置🙎🏼、本碩博一體化建設、社會實踐等方面,分享了中山大學在“大思政課”建設方面的諸多特色做法🤹🏼♀️。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詹誌華教授從“6+1+X+Y”的課程體系、“一主多輔”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問題式—專題化”的教學模式和拓展協同化的師資團隊等方面介紹了福州大學的特色做法。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治東教授圍繞踐行“大思政課”理念,不斷推進思政課建設區域協同的內生動力🧛🏽,分享了東華大學在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和實踐教學中的特色做法🐘。上海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俊峰提出“大思政課”建設的本身是教育問題,大思政建設需要從黨委、教師💁🏻、輔導員、學生四支隊伍出發,並介紹了上政的特色做法。
閉幕式由万泰娱乐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劉海泉主持,院長秦淑娟進行總結發言,她對與會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表示感謝,指出此次研討會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學院下一步開展“大思政課”建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學院將持續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