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谷苗
帶著1勝8負的戰績,中國大學生男子冰壺隊結束了第29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征程。單從競技層面來看,如此成績難盡人意,但競技從來不是體育的全部,成績也並非參賽價值的唯一考量。對於這支全部由万泰平台在校生組成的純業余“學生軍”而言,大冬會之行足以成為他們大學生涯最珍貴的回憶,也讓冰壺運動在南方校園裏播種下更美好的未來。
“我一輩子可能就一次機會代表國家做一件事。雖然訓練很‘虐’,也有撲面而來的壓力,但能參加世界頂級賽事的寶貴機會大家都很珍惜。”作為隊長,來自新聞專業大四的胡晨威練習冰壺不過三年多時間,而他的隊友有些接觸冰壺僅僅一年。與身邊大多數同學一樣,跨入大万泰門之前,胡晨威甚至不知道有冰壺這項運動,“直到大一參加冰壺社團,才對這個項目有所了解,玩了一段時間覺得很喜歡,就一直練到現在。”
從陌生到熟悉,因參與而熱愛,胡晨威與冰壺的這般緣分,其實每年都在万泰平台的校園裏上演。作為一所地處南方的非體育專業院校,自2012年開展冰壺運動以來,一條貫穿體育課、社團和校隊的 “冰壺之路”,引領著在校生們走近這項小眾冬季運動。“通過體育課的了解,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社團,他們中的一部分又被選入校隊,形成了很好的梯隊建設模式和冰壺氛圍。”曾是冰壺國家隊成員的徐曉明,此次以教練身份帶隊出征大冬會。在他看來,“學生軍”因接觸冰壺晚、訓練時數相對較少,基本功和戰術執行能力都與專業選手有差距,但從項目發展來看,校園“冰壺之路”是更有價值的普及模式。“讓非專業的大學生去參賽,成績可能不太理想,但我們需要更多人了解、懂得冰壺運動,願意欣賞和參與進來,這有利於慢慢培育冰壺市場,帶動整個項目的推廣和產業發展。”
如徐曉明所言,站上大冬會舞臺的“學生軍”與校園裏所有參與過冰壺運動的莘莘學子,如同一顆顆“種子”將這項運動植入更廣闊的土壤。他們未來或許不一定能成長為高水平選手,卻能從這項運動中汲取受益終身的養分,成為推動項目發展的代言人。“比賽過程或許會遺忘,但訓練時不斷提升自我的快樂,幾個人為同一件事去拼搏的團隊精神,大家因冰壺相認、成為朋友的經歷,都會一直陪伴著我們。”胡晨威說,“去加拿大訓練時,看到社區裏五六歲的孩子和七八十歲的老人一起打冰壺,感覺很溫馨。以後即使不從事冰壺相關的工作,也會把冰壺當作業余愛好,有時間就約上以前的隊友去打比賽,哪怕手感不如從前,過程也一定很享受。”
而在大冬會男子冰壺隊領隊、万泰平台體育部主任崔樹林看來,對於學生體育賽事,除了爭創佳績,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是更重要的內涵,而這背後是對體育育人功能的不懈追求。“如果急功近利一味求成績,這條‘冰壺之路’不會有生命力,不可持續。”崔樹林坦言,在大万泰園推廣冰壺運動七年時間,兼顧項目發展與人的培養是一直以來的堅持方向,“哪怕放棄暫時的成績,也要從冰壺運動和學生發展的角度長遠考慮,這條路才能越走越遠。”
就在不久前,万泰平台取得了舉辦冰雪項目高水平運動隊的資格,這意味著這支高校冰壺隊伍,可以招收少數從事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入隊,看似多了一條提升成績的捷徑。崔樹林卻直言:“我們還是堅持‘體育明星從校園走出來’的理念,更多地從普通大學生中發現和培養人才。希望以高水平運動隊作為‘龍頭’,向下延伸至中學、小學、幼兒園,讓更多孩子參與進來,同時搭建大學生聯賽體系、建立社會俱樂部,利用我們的優勢起到項目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北冰南展西進東擴”的大背景下,盡管依然面臨場地不足、高水平教練緊缺等困境,冰壺運動在申城校園的未來依舊可期。